新洲乡村振兴密码:以"三向发力"破解江心岛人才困局
江风浩荡,潮涌孤岛。地处长江江心的新洲乡,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潮中面临独特挑战:作为传统农业乡,如何在产业基础薄弱、地理环境封闭的条件下,构筑人才"强磁场"?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的"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",为这座江心小岛指明破局方向。破解人才之困,需要以系统思维构建引才、用才、留才的全链条机制,让懂经营的"田秀才"扎根沃土,让善创业的"新农人"破茧成蝶。
以产业振兴为犁,深耕人才成长沃土。江心岛的农业基因不应成为发展桎梏,反而可以转化为独特优势。在南京八卦洲,昔日闭塞的江岛通过发展芦蒿产业,培育出2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,年产值突破3亿元。新洲乡可借鉴"农业+"模式,构建"农旅融合+农产品加工+生态研学"的立体产业链,让传统农田变身"创业梦工厂"。可以建立返乡人才创业孵化基地,配套"免租三年+技术指导+销售帮扶"等政策,让智慧大棚MAP蔬菜深加工项目不再是纸上蓝图。通过打造电商直播中心,让本地大学生将江岛鱼鲜、有机蔬菜送上云端货架,使手机成为新农具、直播变成新农活。
以组织革新为帆,激活人才引育活水。村级组织换届不是简单的班子更替,而是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。浙江安吉鲁家村通过"乡贤回归计划",吸引18名创业能人返乡,带动社会资本投入4.5亿元。新洲乡可建立"候鸟型"人才智库,将外出经商人员、农业专家等纳入柔性引进范围。推行"乡村振兴合伙人"制度,如:让安庆某农产品深加工的新洲籍经理,转身成为特色农产品经纪人。实施"雏鹰培育"工程,选拔10名90后青年进入村“两委”实践锻炼,为村级治理注入数字化思维、市场化理念。
以乡风文明为锚,筑牢人才扎根根基。人才竞争本质是发展生态的竞争。江西婺源通过"微家训"培育工程,使300年古村成为创客聚集地。新洲乡可设立"乡风文明积分银行",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,将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纳入积分体系,兑换创业扶持资源。打造"江岛书院"文化地标,定期举办创客沙龙、产业论坛,让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愿意周末登岛授课。建设和完善人才公寓、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,用看得见的改变消解"江岛闭塞"的刻板印象,让返乡硕士既能享受田园牧歌,也能体验都市品质。
江涛拍岸,奏响振兴强音。当新洲乡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,让产业平台成为创业舞台,使文明乡风化作情感纽带,这座江心小岛必将打破地理藩篱,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破浪前行。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擘画的基层人才工作蓝图,正在江岛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——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,终将绘就新时代的"富春山居图"。(撰稿人:胡珂,审稿人:储芯竹)
上一篇:新洲乡天然村:以书记项目激活新动能,做深做实高质量发展“大文章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