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洲乡青龙村:深耕“书记项目” 助力乡村振兴
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积极探索“党建+基地”融合发展模式,选定“大棚种植”为村“书记项目”,依托现有的150亩高标准大棚种植高端果蔬,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快速发展,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,从而促进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党建引领,打好发展“组合拳”。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,要立足自身实际,培育、发展和壮大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。青龙村坚持党建引领,走好融合发展的路子,探索更多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,真正将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等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,有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乡村全面振兴“赋能加码”。经过多番调研走访,青龙村大棚选定种植8424西瓜、红颜草莓、甜豌豆、水果黄瓜等高端果蔬,建设了青龙村四季果蔬采摘基地,不断拉长产业链条,实现蔬菜水果种植销售、生态休闲观光、采摘经济等多元化发展。为消除该项目潜藏的风险,青龙村邀请农技专家进行定期指导,积极防治病虫害,同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,加强与外贸公司合作,实现产销一体化,从而有效降低市场风险。这一套“组合拳”下来,大家心里就像吃了“定心丸”,对今后的美好生活有了无限的畅想。
盘活资源,流转地变“致富田”。2018年,青龙村进行“土地增减挂钩”项目,该项目不仅为全市打造了“样板”,还集中流转了200亩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。有了地,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、从优到强的“三连升”。近年来,青龙村坚持“向外看、向内求、向前走”,全面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,引进投资、扩大产能。为了更好地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,青龙村因地制宜、综合施策,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种植结构,发展本地特色产业,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。初冬时节,走进青龙村大棚基地,一垄垄绿色的草莓苗生机勃勃,煞是喜人。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,青龙村又新增50亩大棚扩大红颜草莓种植面积,围绕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重抓草莓产业,从草莓的品种、品质、种植规模、种植技术多方面入手,逐步将草莓产业打造成为青龙村高端水果重点产业。
带动就业,共画致富“同心圆”。“该项目可提供至少40余名村民常年务工,计划发放务工支出30万元,村集体可增加收入50万元以上。”青龙村党总支书记张细林说道。青龙村大棚基地的建成,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“自我造血”,成为群众增收、助推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,也对培育和壮大全村特色优势产业,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促进全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下一步,青龙村将继续采用“党支部+合作社+务工”的模式,使大棚产业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把“金钥匙”,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“聚宝盆”,让群众得到实惠、看到变化、感到温暖,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,全面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,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扎实推进农村优先发展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青龙村积极探索“党建+基地”融合发展模式,选定“大棚种植”为村“书记项目”,依托现有的150亩高标准大棚种植高端果蔬,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快速发展,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,从而促进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(撰稿人:余薇薇;审稿人:储芯竹)